在党建活动旺季,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令人深思:“机关单位能坦然支付餐饮交通费,却对活动讲解费脱口而出‘不是免费的吗?’”——一面是服务商为维持运营的合理收费诉求,一面是部分单位对专业服务的“免费预期”,这道裂痕正撕扯着党建服务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根基。
大家好!我是一名活动策划师季老师,当下,各机关党建活动如火如荼热闹开展,经常有顾客朋友咨询党建活动场地,交通、餐饮等,作为一家活动策划机构,利润点是活动组织服务费,包括前期策划,活动组织讲解,活动涉及到的物资以及带队教练活动组织费。部分顾客咨询最关注的是吃什么,多少钱?基地有啥特色?之后你只要给他说涉及到的费用,对方会说:“讲解不是免费吗?”,对于免费这件事,我不得不说说我的想法:
一、“免费”观念从何而来?公益性与专业性的认知错位
部分单位的“免费惯性”现实土壤。近年来党建资源下沉中,免费服务成为普遍模式:免费借阅党史书籍,国家性质的博物馆,教育基地免门票,免讲解费;红色电影公益放等;这些强化了“党建资源即公共产品”的认知。
展开剩余49%更深层的是对党建服务性质的误读。部分单位将“公益性”等同于“零成本”,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矛盾:公共财政保障的免费资源(如图书、线上课程),与市场化机构提供的定制化服务(如深度讲解、活动策划)存在本质差异。前者依赖政府预算或党费支持,后者则需商业逻辑维持生存,并且大部分基地盈利是需要给当地孤寡老人一部分作为福利。
二、当“免费”成为枷锁:服务链的断裂危机
要求专业服务免费,折射出对服务价值的系统性低估:
成本转嫁的隐形剥削 策划机构需支付讲师酬劳、课程研发、设备维护等成本。当讲解费被抹去,机构只能压缩内容质量,或依赖其他项目补贴——最终导致服务降级,形成“低价竞标-粗制滥造”的恶性循环。 专项经费的认知盲区 政策早已明确党建经费可用于专业服务购买。《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活动经费管理办法》规定,财政资金可列支“场地费、讲课费、资料费”。拒绝支付合理服务费,实则是经费使用能力的缺失。党建活动的本质是连接历史与人心,而优质连接需要专业支撑。当我们为一份精心打磨的讲解方案付费,不仅是购买服务,更是以行动宣告:那些沉甸甸的历史、赤诚诚的匠心,值得被认真对待。
您是否也经历过专业服务被“免费预期”所困的窘境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思考与实践 → 这场讨论关乎所有尊重专业价值。
发布于:云南省融胜配资-广西股票配资-168股票配资平台-正规的配资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