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罗坪乡一位村民的野外蜂桶接连迎来"不速之客"——黑熊、黄麂、果子狸先后光顾。
△监控显示黑熊在偷吃蜂蜜。
抖音用户发布的监控视频显示,7月1日一头黑熊扒开蜂桶偷吃蜂蜜,7月17日黄麂、8月13日果子狸也出现在蜂桶附近。这一系列"野生动物来访"事件引发关注,也折射出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变化。
黑熊频繁"作案"背后:种群数量稳步增长
石门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文香雄向记者证实,黑熊偷食蜂蜜在当地并不罕见。
△黑熊翻动农户的蜂桶
“黑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稀缺物种,近年来种群数量稳定在70至90头,活动范围逐渐扩大,偷食蜂桶的现象时有发生。”文香雄告诉记者,随着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力度加强,食物链各环节物种均呈现复苏态势。
文香雄介绍,石门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,除黑熊外,野猪数量已超一万头,黄麂、果子狸等草食性动物及豹猫等肉食性动物种群也在扩张。他分析,这一变化得益于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与保护:“保护区通过物种自然调控,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链,生态平衡逐步恢复。”
保护与补偿并举:40万保险基金兜底民生
针对野生动物造成的经济损失,文香雄告诉记者,县财政安排了40万元专项资金购买野生动物致害保险,村民遭遇蜂箱损毁、农作物被破坏等情况,可通过"村委-林业站-保险公司"三级报告体系申请理赔。文香雄特别提醒,若在非保护区遭遇野猪等致害,林业部门将协调专业狩猎队进行科学调控。
△在蜂桶附近徘徊的黄麂与果子狸
“村民发现损失后,向村委报告,经乡镇林业站核查,再由保险公司理赔。”文香雄说,此外,针对野猪等非保护动物,县林业局会联合狩猎协会组织专业队伍进行人工干预,减少对农户的影响。
文香雄建议:“村民养殖蜂群时,可加固蜂桶或设置隔离网;遇野生动物应保持距离,切勿惊扰,并及时联系村委或保护站。”
生态链复苏见证"华中物种基因库"活力
作为湖南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壶瓶山近年来生态成效显著。监测结果显示:区内森林覆盖率由建区时的54%增加到90.2%,植被盖度达到98.5%;区内无矿产、水泥厂等污染耗能企业,核心区无森林火灾;区内乱采滥挖、乱砍滥伐、乱捕滥猎等人类干扰或威胁的行为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。高山湿地生境得到修复,中华秋沙鸭、东方白鹳、小天鹅、豆雁、小白额雁等重要水鸟现身壶瓶山。近40年的保护,区内生境质量逐步提升,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,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更加突显。
位于石门县的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被誉为"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"。监测数据显示,近年来该区域不仅旗舰物种黑熊数量回升,还陆续记录到中华秋沙鸭、林麝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活动踪迹。专家分析指出,野生动物频繁现身人类活动区,既反映生态保护成效,也提示需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。目前当地已通过村广播、宣传册等方式普及防范知识,引导村民"不投喂、不惊扰、及时上报"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。
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实习生杨祺
融胜配资-广西股票配资-168股票配资平台-正规的配资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